旅游景點名稱翻譯的難點
來源:
北京通達翻譯有限公司 | 發(fā)布時間:2022年06月21日
現(xiàn)在很多外國人都喜歡來中國旅游,畢竟中國有五千年的悠久歷史,但是由于中國和西方文化的差異,所以外國游客了解中國文化的主要方式就是旅游景點的一些翻譯,但是近些年來,因為旅游景點翻譯的失誤鬧出的笑話不在少數(shù),而且旅游景點相關(guān)的翻譯仍然存在很多問題,今天
通達翻譯就旅游景點的翻譯的難點和大家做一些簡單的探討。
首先,旅游景點的名稱均有“專名”和“通名”,所謂“通名”就是為區(qū)分一類事物與另一類事物不同的標志,比如太和殿的“殿”,廣德樓的“樓”以及永定橋的“橋”,這些都是景點的通名,而“專名”則是用來區(qū)分具體某一事物與同類其他事物的標志,比如“太和殿,中和殿,保和殿”中的“太和,中和,保和”,這些就是區(qū)分三個建筑物之間的專名。
其次,旅游景點的不一定都是很簡練的,中國景點的名稱一般都是四個字,比如“居庸疊翠,盧溝曉月”等,中國的這些景點名稱大都符合漢語的“義合”,而這對于英語來說,在處理某些特定信息時必須借助介詞,連詞和副詞,所以在翻譯過程中一定要格外注意語句的阻止及詞匯的選擇,然后翻譯出來就是一大串長字符。
然后,中國景點的很多名稱是體現(xiàn)作者當(dāng)時的心境或者建造的目的,比如我們熟悉的天安門,它具有很強的政治性,它取自“受命于天,安邦治國”之意,其含義是君權(quán)神授,皇家的權(quán)力是由天所賜,再者就是表明統(tǒng)治者當(dāng)時的心愿,希望國家長治久安,所以在翻譯成英語時,應(yīng)當(dāng)對其政治性著重注意。
最后,就是景點名稱可體現(xiàn)當(dāng)?shù)氐奈幕攸c,其中“避諱”是最具中國封建傳統(tǒng)的文化代表,北京故宮的北門舊時稱“玄武門”,取自北方玄武大帝的名諱,但是在康熙皇帝即位后,為了避諱康熙的名字“玄燁”,便將“玄武門”改名為“神武門”,還有就是一些旅游景點經(jīng)常會玩文字游戲,比如在泰山萬仙樓北側(cè)的一塊摩崖刻石上的“蟲二”就讓很多人費解,其實“蟲二”是暗含“風(fēng)月無邊”四個字,“風(fēng)”的繁體寫法是“風(fēng)”,這兩個字除掉外框就剩下“蟲二”兩個字了,所以“蟲二”指的就是“風(fēng)月無邊”,像這樣的景點,在翻譯時難度會更大。